无组织排放管改造是实现工业污染精准治理、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环节,需从技术、管理、实施三个维度系统推进。以下结合政策要求与技术实践,提炼关键措施及实施要点:
一、源头控制:工艺优化与设备密闭化
物料储存环节
密闭储存:粉状物料(如石灰、除尘灰)采用料仓、储罐密闭储存;块状/粘湿物料(如废钢、钢渣)设置封闭料棚,棚内配置干雾或微雾抑尘系统(雾粒径<10μm)。
机械化改造:干熄焦、成品烧结矿等低含水率物料优先采用筒仓存储,配套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封闭皮带通廊,消除物料二次落地转运。
物料输送环节
密闭输送:粉状物料通过气力输送或密闭罐车运输;块状物料采用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封闭通廊,减少汽车运输比例。
汽车运输管控:确需汽车运输时,使用封闭车厢或苫盖严密,装卸车时采取加湿抑尘措施;厂区出口配置车轮/车身清洗装置及吹风烘干设备。
生产工艺优化
产尘点封闭:炼钢车间、烧结机头、高炉矿槽等区域实施全封闭改造,设置集气罩和高效除尘设施(如覆膜滤料袋式除尘器,过滤风速≤0.8m/min)。
废气回收:高炉炉顶均压放散废气、转炉二次烟气等通过密闭管道回收处理,减少无组织逸散。
二、废气治理:分类收集与高效处理
无组织排放源治理
分区治理:根据产尘点特性(如物料装卸、破碎、筛分)选择湿法作业(喷淋、洒水)、干雾抑尘或生物降尘技术。
除尘设备选型:集中产尘区域(如矿石堆场、煤炭装卸区)安装布袋除尘器或湿式除尘器,颗粒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0mg/m³以下。
VOCs专项治理
密闭操作:涉及VOCs物料(如涂料、胶粘剂)的生产环节在密闭设备或空间内进行,废气经收集后引入活性炭吸附、催化燃烧等处理装置。
泄漏检测与修复(LDAR):对设备与管线组件定期开展LDAR工作,修复泄漏点,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。
三、智能监控:数据驱动与精细化管理
在线监测系统
全覆盖监测:在厂界、道路、产尘点、重点区域布设TSP监测仪、VOCs在线分析仪等设备,24小时实时监测颗粒物、VOCs浓度及视频画面。
数据联网:将监测数据接入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,实现与生产设施、治理设备运行状态的联动分析。
集中管控平台
智能预警:通过大数据、AI算法对超标排放、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自动触发报警,并记录治理设施运行数据(如除尘器电流、风速)。
多场景应用:平台支持PC端、移动端访问,实现远程监控、设备启停控制及治理效果评估。
无组织排放管改造需以“源头减排-过程控制-末端治理-智能监控”为主线,结合密闭化技术、资源化利用及政策合规要求,构建全流程减排体系。通过工艺优化、设备升级与数据驱动管理,可实现颗粒物、VOCs减排超50%,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。